【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光明日報記者禹愛華 龍軍 趙嘉偉
10月15日上午,湖南省江永縣源口瑤族鄉(xiāng)黨史學習宣講志愿服務隊巡回講課活動在鄉(xiāng)政府二樓會議室“土味”開講。主講人是74歲的退休教師田萬載。他說:“和農民朋友講理論、講政策,要編成故事來講,沒有趣味可不行。”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永縣針對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學習實際,著力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拓展傳播渠道,推動黨史知識學習通俗化大眾化。
“五老”宣講團走村串戶講黨史故事
今年以來,黨史學習教育宣講,田萬載已經講了20多場。教了一輩子書的田萬載深知寓教于樂的道理。作為江永縣清溪瑤歷史文化的傳承人,他常把本地故事與黨史學習教育宣講相結合,以史為鑒,講得有趣、生動,老百姓愿意聽。
理論宣講對田萬載來說并不陌生。退休后,他一直熱心于清溪瑤歷史文化傳承,創(chuàng)辦了草根文化講座,為村里的中小學生傳授清溪瑤優(yōu)良家風家教傳統。10多年來,田萬載還收集瑤族文物1萬多件,自籌資金30余萬元創(chuàng)辦了清溪瑤歷史文化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
為確保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有效,江永縣組織近百名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和老模范志愿者,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開展黨史宣講。
今年80歲高齡的馮年梅有46年黨齡,在政法戰(zhàn)線工作了42年,曾擔任過江永縣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法官。2002年,從縣人民法院退休后,他堅持開展公益普法工作,每年義務開展法治講座,撰寫普法專題材料,為有關部門開展未成年法治預防與教育提供建設性意見。2019年被評為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個人”,前不久又榮獲湖南“最美文明實踐志愿者”稱號。
作為一名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員,馮年梅深知責任重大。為了把黨史講得生動有趣、形式活潑,馮年梅不僅認真閱讀了《中國共產黨簡史》《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書籍,還查閱了大量黨史資料,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授課內容。
“村村響”把黨史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村民朋友們,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一個紅色經典故事——《半條被子的溫暖》……”
在松柏瑤族鄉(xiāng)蓮花崗村廣播室,村支書何芳志正通過播音設備用當地方言給村民們講述紅色經典故事。
何芳志介紹,蓮花崗村每周都安排“黨的光輝歷程”宣講表,把宣講時間、宣講內容、宣講人等張貼在黨務欄上。村里的黨員干部輪流查找資料、收集素材、錄制音頻,并在每周一、三、五通過“村村響”向村民講述。
今年3月,松柏瑤族鄉(xiāng)14個行政村“黨課村村響”同時開課。鄉(xiāng)黨委創(chuàng)新黨史教學方式,依托農村“村村響”廣播,打造廣大群眾學習教育新平臺。鄉(xiāng)黨委委員、宣傳委員陳文告訴記者:“各村依托現有的廣播網絡資源,定期播報、播放黨課內容。每周至少播報《瑤鄉(xiāng)話黨史》欄目3天,每天播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
播報任務由村黨員干部承擔,并使用通俗易懂的當地方言播音。這些帶著鄉(xiāng)土氣息的宣講員,把重要黨史、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政策法規(guī),以及當地紅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空中課堂”送到千家萬戶。
松柏社區(qū)黨委書記歐陽志彪是社區(qū)第一個通過“村村響”廣播講述紅色經典故事的“播音員”和“宣傳員”。他說:“‘村村響’每天準時播放微黨課內容,村民們在自家門口就能聽到通俗易懂的黨史內容了。”
記者了解到,江永縣通過“村村響”向村民宣傳黨史的同時,還利用“村村響”廣播為黨員群眾開展黨紀黨規(guī)、家教家風、居民公約等方面的內容講解,引導黨員群眾做到自警、自省、自律,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黨史宣講活動火熱開展,不知不覺中拉近了干群關系。源口瑤族鄉(xiāng)源口社區(qū)黨委委員田滿姣說:“老百姓喜歡聽‘三農’政策,我們把宣講與本地特色相結合,他們有了幸福感和獲得感,自然就能理解支持我們的基層工作。”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8日04版)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s-designstudio.com/showinfo-607-267887-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
責任編輯 / 詹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