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個預防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獲批,用于9到25歲女性的接種,采用3劑免疫接種程序,并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婦瘤科主任高雨農。她認為,宮頸癌的HPV疫苗在國內獲批,為廣大女性帶來福音,不必再去境外接種疫苗。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容置疑,請女性朋友放心接種,特別是未發(fā)生性行為的女性應盡早接種。
此次國內獲批的疫苗只針對HPV—16和HPV—18這兩型病毒,稱為二價疫苗。高雨農說,人乳頭狀瘤病毒有上百種類型,其中感染16型和18型病毒的患者所占比重較大。在國外能防止多種類型病毒的宮頸癌的HPV疫苗已經上市多年,比如10價疫苗能防止10種類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對女性保護更有效。在這方面,我國要盡快開展全國性流行病學調查,摸清婦女感染的主要病毒類型,找到真正的高危病毒類型,推出相應的多價疫苗,更好地保護女性健康。
疫苗用于9至25歲女性接種,其他年齡段接種有用嗎?高雨農說,這個年齡段的設定,是假定女性還未發(fā)生性行為。接種宮頸癌疫苗,最為有效的是未發(fā)生性行為之前。發(fā)生性行為,可能會感染病毒,再接種疫苗,保護效果就差。有性行為的女性并非一定感染病毒,接種疫苗依然是有效的。接種疫苗是一級預防,從根本上預防宮頸癌這一致命性疾病。能接種宮頸癌疫苗的,應盡可能地接種。
宮頸癌是我國15歲至44歲女性中的第二大高發(fā)癌癥,每年約有13萬新發(fā)病例。每年, 中國的宮頸癌病例占全球的28%以上。因此,我國在開展宮頸癌篩查項目的同時引進HPV疫苗接種,將會顯著降低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發(fā)病率,從而降低疾病負擔。
高雨農說,在我國,宮頸癌發(fā)病人數只是從醫(yī)院統(tǒng)計的接受治療的人數,實際發(fā)生人數還遠高于此,發(fā)現時多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她建議加大女性宮頸癌的篩查力度,讓更多的患者及時被醫(yī)生發(fā)現。
除接種疫苗外,高雨農認為,安全性行為是保護女性免受宮頸癌困擾的前提。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是,與自己的性伴侶保持長期、固定的關系,這是最大限度地預防生殖器HP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的國家,男孩都要接種HPV疫苗。全社會要加強安全性行為的教育,防止由此帶來的沉重后果。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s-designstudio.com/showinfo-108-45506-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